(通讯员:张露、傅冉思垚、谢竹华、莫桂婷)2024年7月14日--20日,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壮美边疆·和合青声”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昆仑村渠楠屯开展以“非遗传承共繁荣,美美与共话团结”为主题的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发挥边疆民族地区驻地优势,以宣讲民族政策,播撒民族团结“石榴籽”;传承多彩非遗,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赋能乡村振兴,结出民族团结“石榴果”三个篇章为抓手,在与民族地区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图为“壮美边疆·和合青声”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员们在渠楠屯的合影
宣讲民族政策,
播撒民族团结“石榴籽”
7月15日,实践团在昆仑村渠楠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来讲”、“推普助教入渠楠·青春筑梦绽芳华”主题活动,实践团成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从不同角度讲述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通过互动问答环节带领渠楠屯的小朋友认识民族政策。紧接着为村民们开展了普通话普及程度调研、填字游戏、成语接龙、拼音连线等普通话知识小游戏,实践团成员以“少数”带“多数”,从“声边”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足迹遍布渠楠屯村民,把民族政策做到各族青少年的心坎里,以实例讲政策、以故事讲团结,播撒民族团结“石榴籽”,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图为实践团通过趣味互动的形式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



图为实践团开展各类普通话知识小游戏
传承多彩非遗,
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
为更好体验中华民族历史和感悟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以“非遗+”为载体,在渠楠屯开展“非遗漆韵促共融--体验漆扇”“编织帆布袋· 浓浓壮乡情--制作壮锦帆布袋”“挥毫泼墨谱真情,共写团结新篇章--书法”“百米画卷绘团结·‘童’心共筑中国梦--手绘百米画卷”“指尖流动民族花,扎染扣住团结情--体验扎染”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更好地聚焦非遗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粹,全力诠释深厚的民族情感和风情魅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千家万户。
实践团成员们以传承非遗文化之魂,扎实铸牢民族团结之根,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有效推动非遗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团结融合良好氛围。

图为实践团开展“非遗漆韵促共融--体验漆扇”活动,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玩得其乐融融

图为实践团开展“编织帆布袋·浓浓壮乡情--手工制作壮锦帆布袋”活动

图为实践团开展“挥毫泼墨谱真情,共写团结新篇章--书法”主题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耐心地为屯里的小朋友们讲解书写姿势、用笔技巧、握笔姿势等


图为实践团开展“百米画卷绘团结·‘童’心共筑中国梦--手绘百米画卷”主题活动

图为实践团开展“指尖流动民族花,扎染扣住团结情--体验扎染”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渠楠屯开展“非遗+”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成果展
赋能乡村振兴,
结出民族团结“石榴果”
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弘扬文明健康时代新风,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各族人民关系团结和睦,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民族团结心连心,乡村容貌换新颜”和“民族团结齐聚力,移风易俗树新风”“石榴花开青春梦,民族团结一家亲”——“00后”社会实践进边疆行动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趣味活动和发放民族团结、移风易俗宣传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知识的知晓率,弘扬移风易俗、邻里互助、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增强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

图为实践团以话家常的方式走访调研、分发移风易俗宣传资料,让村民了解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通过村庄规划问卷调研了解耕地使用情况和耕地保护存在问题、向村民普及耕地保护政策法规
宣传引导促合力,唱响民族团结“交响曲”。7月17日下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广大村民共同参与,自发清理户内户外、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做到不随意泼洒污水,垃圾入桶。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三清一改”、落实门前“三包”,共同推进村庄清洁工作;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环境卫生红黑榜、爱心积分兑换等活动,激活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实践团成员协助村干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0余人次,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余吨,整治乱堆乱放10余处,除杂草、铺草皮、清瓦片13处。

图为实践团协助村干部开展“石榴花开青春梦,民族团结一家亲”——“00后”社会实践进边疆行动
图为实践团开展“民族团结心连心,乡村容貌换新颜”主题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有利于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让党的好政策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结出硕果;有利于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自觉、强化自信、推进自强,在与民族地区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文/张露、傅冉思垚 图/谢竹华、莫桂婷
作者单位: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